載入中...
正在加載作品詳細資訊
走進這個家的玄關,落塵區鋪上深淺交錯的六角磁磚,在木地板與柔光之間形成俐落過渡,也悄悄揭示了屋主對空間質感的追求。這不只是「回家的入口」,更是一場風格的前奏,日式無印的溫潤線條、自然而不過度設計的秩序,從這一刻開始,悄悄展開。
穿過木柵欄隔出的過渡牆面,那一道道手工削製、厚實飽滿的柵欄,不同於工廠制式的輕薄,顯得沉穩又有存在感。設計師細膩觀察到屋主對柵欄特別著迷,於是讓這份偏好成為貫穿全室的重要語彙。即便是電視主牆,也改以立面木條延伸為視覺節奏,呼應著屋主對線條與溫度的雙重執著。
這個家不是設計給展示用的,而是為了「生活」,有孩子奔跑、有貓咪穿梭。原先鋪設磁磚的地板,全數換上超耐磨木地板,不只帶來日式風格的統一感,也讓孩子與貓咪能安心自在地玩耍。餐廳與中島區更藏著一段溫柔的小故事:中島下方的磁磚,是屋主親自挑選並由磁磚師傅手工一片片貼上的。花磚背後,不只是美感的選擇,也是生活參與的痕跡。 廚房牆面鋪上屋主精選的彩色花磚,烹飪區則加上耐熱玻璃防護,讓花磚依然能在日常中保持潔淨與美感。每一個決定都來自生活經驗,也來自對美與實用的平衡拿捏。
原本的客房被重新定義,設計師將其打開成開放式的多功能空間,下方抬高設計藏入大量收納,平時作為孩子的遊戲與收納區,客人來訪時則拉上半透明摺門與遮光捲簾,轉瞬即成舒適的客房。這樣的彈性配置,既滿足居住者對「家」的實用需求,也讓空間在日常與接待之間,游刃有餘地轉換角色。
臥室與更衣區延續木質調與無印風語彙,主臥的間接照明沿著床頭延展,為夜晚帶來不直射的安心光線。更衣區則以磨砂玻璃門櫃與鏡台巧妙區隔機能與私密,使收納與整理更為流暢。
走進浴室,便能感受到這個家的另一面。圓潤的黑框鏡、弧形洗手台、木質收納櫃與毛巾架,搭配防水防霉的木質百葉窗,細節中隱含著簡約卻不冷感的設計哲學。這裡沒有多餘的裝飾,卻處處流露對「日常舒適」的理解。 這不只是一個家的樣子,更是一段關於「生活選擇」的故事。設計師傾聽屋主、屋主參與設計、貓與孩子共享空間,所有材質、動線與尺度的安排,都是讓這個空間真正成為「適合他們的家」的過程。